自閉症譜系障礙


自闭症学童都需要运动?

 

最近有位患自闭症的毕业生到中心探望我们。他於普通小学就读一年班,适应良好。妈妈说他的专长是体育活动,体育科有甲等成绩。这是我意料中事。由於他热衷运动,勇於尝试不同项目,所以当他在中心就读时,我经常为他制造机会,於校内外参加不同比赛。正因如此,他一踏入我的治疗房,第一句就是「我记得曾在这里射箭」。

 
对情绪行为的影响
 
自闭症学童的体能发展往往被人忽略,有恒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更是少之又少。不少家长认为体育活动对自闭症学童的整体发展没有帮助,更未能针对他们的问题作出改善,那何必将资源投放於这里?这绝对是不正确的想法。众所周知,持续性的运动有助产生脑内啡(endorphin),减少压力,增强正面思想。而对自闭症人士的影响,过去一直有不同单位针对运动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作出研究,多显示不同程度的帮助。2003年的一份评论综合了44份研究报告,归纳出运动与认知功能有正面关系。2008年的一份加拿大评论里,发现高强度运动较低强度运动更有效减少自闭症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其他同类研究亦显示运动有助减少自我伤害、无意义的行为,同时提升专注力。而1982的一份研究指出,七位有严重重复性及不良性行为的自闭症学童在慢跑介入后,显著减低了不正确行为,并提升了游戏及学术能力的表现。由此可见,将运动融入生活绝对有助学童整体发展。
 
能运动是感觉统合的表现
 
有自闭症学童的家长,都尽所能於坊间搜寻各种治疗,期望孩儿康复。感觉统合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方法。最近跟一位职业治疗师闲聊,我们不约而同的认为,随著年纪增长,运动会是一种较为适合的活动,它能让学童消耗多余精力,亦能满足他们感觉上的需要。最重要的是,运动是一种兴趣,而不是治疗,使他们的形象大大提高。自闭症学童的性格较为固执、社交能力弱,对於环境的转变亦未必能轻易接受。因此,一些有复杂规则的运动,如足球和篮球等等,他们都较难掌握。解决方法是将规则简单化,让能力较高的学童享受此类运动的乐趣。至於其他学童,一些个别参与规则简单的运动如游泳,由於社交要求不高,一直都是非常受学童及家长欢迎。
 
自闭症也会“论尽”
 
当学童参与运动时,家长一般又会发现其他问题。例如,为什么游泳时,怎样花时间练习,上下肢都没法配合?当上下肢能配合时,为什么呼吸又未能协调?这些学童亦同时被认为非常「论尽」,日常生活如收拾书包等都出现问题。我们不难发现自闭症学童出现肌肉张力低,平衡力弱等问题。Gillberg 和 Kadesjo曾於1998年的研究中指出,发展协调障碍与自闭症,特别是亚氏保加症是有高度关联的。曾有家长问我,那是否代表他们「没得救」呢?
 
物理治疗是怎样的?
 
当然不是。首先,物理治疗师会观察学童的表现,分析学童的动作及学习模式,以适合个别学童的策略,如视觉策略等等,配合针对性的运动,逐步提升他们的表现。曾经有位学童,起初上体能课时面对极大困难,简单如跨矮栏,都需要成人协助。跟妈妈商量后,妈妈决定每天早上带学童到球场跑步及做治疗师指导的运动。现在的他,多次於校外及中心的比赛得到第一名,自信心提升不少呢!
 
运动对学童的心理及生理方面有著正面帮助,因此我们一直致力提倡运动,并希望协助家长,根据学童的喜好,培养他们对运动的兴趣。有了兴趣,生活就更有意义,生活质素则能提高。如能参与一些团体性的运动,更有助加强学童的社交沟通能力。请各位家长,当你们努力为他们搜寻各种治疗时,多留意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活得更有价值。
 
撰文:协康会物理治疗师李安琪
 
 

音乐治疗打开自闭症儿童心扇

 
尽管自闭症儿童有其先天的障碍,相信很多人亦都听过他们有特特殊天赋和专长,在我的音乐治疗个案中,有很大比率是岁多至三岁,被诊断为自闭症或自闭症倾向的幼儿,每一名自闭症儿童对音乐的反应不一,当中具有音乐天分的亦为数不少,我希望与各位家长分享一下如何利用音乐治疗开启与自闭症儿童沟通之门。
 
完全音感“Perfect pitch”的杰杰
 
杰杰是个快满三岁的独生子,患有轻度自闭症及语言发展迟缓,两岁前与父母互动不多,较多的活动是看妈妈准备英语音乐影碟;妈妈发现杰杰的互动只有模仿和重覆;不会说中文,只会说影碟中的英文子句。试过不同的治疗后也不凑效,他的父母把杰杰带到我手上。第一次治疗,杰杰不断的将乐器往身旁丢,我尝试唱歌引起他的注意,但徒劳无功;虽然他会静止地看着我弹结他唱歌,但歌曲一完,他就不断地丢乐器;第一次治疗只好提早结束……。第二次治疗开始时,我仍试唱第一次治疗用的歌曲;才刚唱完第一句,杰杰就接着拍打地上的铃鼓,并毫无错漏地唱完整整一首歌曲,音准之佳令我瞠目咋舌。就这样,我找到与杰杰沟通的方法―唱歌,促使他们利用说唱对答来提高杰杰开口意愿,杰杰语言表达次数和沟通技巧慢慢改善。
 
充满节奏感的佳佳
 
佳佳是个三岁八个月,坐不定的自闭症儿童,第一次到治疗室时,像小野马一样满场乱跑,完全漠视我的存在。我只好弹轻快的曲子来配合他的跑步速度和节奏;而佳佳就自顾自地跑来跑去,第一次及第二次的治疗就这样「跑」了过去。第三次,我发现佳佳跑步时,右手会不定时敲打自己的头,而跑的动作会稍慢;於是我便用钢琴跟着佳佳的步伐即兴地弹奏,每当他举起右手时,我便停止弹奏钢琴,并配合佳佳右手敲打头部的动作来拍打铃鼓;佳佳竟然停了大约三秒钟,更看了我一眼,然后又像之前一样满场绕着圈跑了……。佳佳这一停给了我一个启发,毕竟佳佳不善於与别人沟通,连平时与父母兄弟也没多交流,又怎会一下子理会我这个陌生人呢?但是佳佳的一停,便让鼓声成了我和佳佳的沟通工具。在往后的疗程中,我发现佳佳对鼓声节奏感的敏感度和记忆力非常强,不但可以准确地敲打出正确而复杂的曲子节奏,而且能持续打鼓五分钟以上;佳佳的脸上更充满足与自信的表情。
 
从以上的个案可见,音乐治疗师只需要细心观察,耐心地以不同的音乐、节奏、乐器及活动吸引自闭症儿童,再善用和配合个人的特殊天赋和专长,便可启动与他们的沟通桥梁。
 
撰文:协康会音乐治疗师曾恺茵
 

打开自闭症儿童的沟通之门

 
自闭症儿童的体育表现受多项因素所影响,其中包括他们的社交互动能力。大部分自闭症儿童都有社交及行为问题,不太愿意与他人沟通或接受指令。要令他们参与游戏及体育活动,第一步是打开他们的「沟通之门」,让别人进入他们的世界。我们应如何帮助能力较低的自闭症儿童建立社交互动能力呢?
 
我们在这里为家长介绍「DIR地板时间 (Floor Time)」。地板时间是一种以关系为本的训练模式,家长与儿童共同分享时间,对促进儿童与他人沟通及互动发展有正面的作用。举一个能力较低的四岁自闭症儿童为例,他与父母毫无目光接触,对父母的呼唤毫无反应,只自我沉醉於摇手、摆动身体等自我刺激行为;情绪波动又大,每逢遇到转变都很容易发脾气,甚至大哭起来。
 
要帮助儿童建立社交互动能力,我们首先要通过不同的游戏方法进入自闭症儿童的世界,引起儿童的注意,与儿童建立关系。建议家长可试试与孩子坐在地上,跟他一起玩搔痒的游戏,通过面对面的身体触觉刺激,引起自闭症孩子对环境及别人的注意,这样较易达到相互的目光接触,逐渐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假若自闭症儿童经常重复一些自我刺激的行为,例如不停地自己旋转,家长不妨尝试模仿孩子的行为,在安全的情况下,他做甚么你就在他面前跟着做甚么,表情夸张一点也无妨,目的是尝试营造与儿童共同的专注及兴趣,引起儿童的注意,逐渐与儿童建立关系。
 
与自闭症儿童建立关系需要时间,儿童要有安全感才能建立互信的亲密关系,家长切忌操之过急。与自闭症儿童建立共同专注、相互及持续的目光接触,才能帮助自闭症儿童发展有意义的动作模仿能力,预备将来学习体育教练的动作示范,家长实在值得多花时间与自闭症孩子建立关系。
 
撰文:协康会物理治疗师团队
 
 

自闭症儿童的体育技巧

 
育有自闭症子女的父母,很多时忽略了自闭症儿童在体育上的表现,其实他们亦比同龄的普通儿童逊色,模仿及动作协调能力亦较弱。
 
近年学术上的研究都认为,自闭症儿童有脑部功能及感觉系统上的障碍,以致他们在学校参与体育活动时有一定的困难。其实,家长可以帮助子女克服发展障碍,让他们可以顺利参与适龄的体育活动,长远有助子女融入主流校园生活及整体的成长。
 
从训练自闭症儿童的临牀经验来看,影响他们的体育表现是有多项的因素,大致包括模仿力、社交互动能力、理解力、肌肉张力及个别感觉系统上的障碍和动作计划及协调能力。
 
据临牀观察所见,约三成自闭症儿童有肌肉张力低的问题,影响他们肌肉的爆发力及耐力。体育的训练中需要引导他们重做一项练力的动作最少十至十五次,才能达至有效成果,如要自闭症儿童重复做横跳的练习,需要给予他们建立一个「完成目标概念」,例如先让他们掌握基本横跳的技巧及获得成功感后,可预备十五个小皮球,示意他每次横跳后便可取一个小皮球放进玩具篮,如此完成十五个小皮球后便终止此活动,让自闭症儿童在自信中成长。
 
撰文:协康会物理治疗师团队
 
 

妙用故事书 (高智力篇)

 
上周为家长介绍过如何运用故事书帮助自闭症宝宝,如幼儿的智能及言语能力达五至六岁,又应看什么书?家长与孩子阅读时又有什么技巧?
 
高智能的自闭症幼儿应该能明白简单德育故事,家长可参照「社交故事」形式让自闭症孩子有效理解内容。当孩子对故事内容熟悉了,家长可把主角换成其他真实人物,或是换成孩子自己,好让孩子慢慢把自己代入德育故事的情景中。故事角色可以变,故事情节也可以有少许改变;例如「婆婆家」可改作「姨姨家」,让孩子灵活运用所学到的;当然,角色及情节的改变,需要在儿童未发展出对故事细节的顽固之前。至於常用抽象比喻的寓言、童话和神话故事,需待自闭症儿童有能力把知识广泛化时才可以使用。
 
认知方面,当儿童理解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家长可在故事中强调情绪字眼,例如「见到狗,美美好惊」;当儿童适合学习先后概念时,可强调时间的描述,例如「美美做错事,之后说对不起」。因应孩子程度,家长可善用故事书的每一页,加插或用语气强调适用的字眼。
 
亲子交流方面,能力较高的自闭症儿童,可与家长轮流一人一句地讲故事,此方法既可训练孩子接续故事和专心听别人说话的能力之外,又可让孩子在参与过程中,加深对故事的印象。家长灵活运用故事书,能够满足孩子发展需要和促进亲子交流。自闭症孩子常常缺乏假想能力,随书附送角色娃娃的故事书便大派用场;起初只讲故事,后来加入娃娃,然后逐步减少使用故事书,最后只以娃娃来讲故事,再使用「你一句、我一句」的方法,带孩子走出故事书,慢慢进入假想游戏的世界。
 
社交认知方面,使用漫画的家长,可把人物的「对话泡泡」用涂改液涂白,然后与孩子一起创作新对话。起初可涂改某些字词,双方熟习方法后,便可涂改更多部分,直至所有对话都是自创的。勇於尝试的家长,可试试为孩子度身制造故事书及设计不同的讲故事方法,吸引孩子学习所需的社交概念。
 
麦依华 (协康会教育心理学家)

拾起童话故事 (应用於智力为幼儿程度)

 
不要轻看故事书,用得其法时,它会帮助自闭症孩子成长。至於如何选择及使用故事书,没有天书可依,主要视乎个别孩子的能力,还要留意孩子的智力、视觉听觉专注力、喜好、言语等方面发展。例如孩子的视觉较容易留意细节的,适合看插图清晰简单的故事书,以免分散其注意力。
 
家长讲故事时,最基本是要用孩子听得明白的言语,看得清楚的插图,理解得到的道理,让孩子享受阅读过程中的交流和轻松的心情。此外,家长的创意亦能吸引孩子的兴趣,例如,利用实物配合故事内容,或在故事加插声音效果。这样,一个故事重复多次却从不死板,并且可让孩子感到耳目一新。想从故事培养孩子的德育,家长需注意孩子的理解能力。智力发展达幼儿程度的自闭症孩子,因未能理解较抽象的道德概念(例如爱心、理会别人、冷静),所以一些较直接的故事,例如简单的社交故事最适合,有兴趣可参考《Revealing the Hidden Social Code》。它短短几句已能使孩子清晰领会妈妈建议的社交行为。
 
借故事引发孩子认知发展的家长,要清楚孩子各方面的学习阶段。听觉专注力短的孩子,宜与家长一起看较短、较少文字的故事书,过程中亦可让孩子多参与,例如家长轻捉孩子的小小食指来指著有关插图,帮助孩子连系听到的和看到的,以帮助大家专注内容和理解故事。这样,选择的故事书和讲故事的手法也专门为自己的孩子而设了。另外,家长可抓紧孩子的狭隘兴趣,引导孩子扩濶此兴趣范围;例如孩子最初只阅读有关「车车」的书,家长便可基於「车车」,再引入其他元素,包括「红色车、撘车返学、四个轮」等等。
 
拾起故事书时,家长应善用各种沟通渠道,以增加孩子参予的机会。若孩子未能说出句子,可请孩子以「填充」形式来作答,在家长停的位置说出重要字词。例如爸爸说「美美食……」并以眼睛示意孩子继续,孩子若说「饭」,家长可以不同方法表达认同,然后继续讲故事,这样双方在这过程中也能得到乐趣。
 
麦依华 (协康会教育心理学家)

如何透过「社交故事」纠正自闭症儿童行为问题

 
近年不少学校均有机会收读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孩子。这些学生的成绩与一般学童或许没有太大差异,但他们的行径却不时为老师和同学增添话题:
 
  • 「每次老师和同学出入课室时,班上的阿瀚必跑来替他们关门。他今天坚持要把门窗全部关上,我们在这个秋凉的日子迫不得已开了冷气。」
  • 「每日早会当老师用扩音器讲话的时候,1A的小文便会用双手掩耳和尖叫。」
  • 「望班的俊俊今天又问了我四个问题。他问我:你屋企有无电视机?你屋企有无抽气扇?你屋企有无爸爸?你屋企有无妈妈?」「你走运了,他一清早便问我:你爸爸死未?」
  • 「小息时,风纪看见阿朗又在玩电掣。」
  • 「今天校长颁发学业成绩奖,众人拍手时,B班的谦仔好兴奋,不停大笑和大力拍手。」

这些自闭症儿童的表现看似难以理解,但若能明白他们如何诠译外在的环境,便能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Carol Gray有超过20年教育自闭症儿童的经验。她认为要自闭症儿童正确地阅读、诠释和回应外在的社交世界,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在自闭症儿童眼中,与别人接触的社交场合里存在无数「紊乱」的情况,事情的发生是没有任何预告或警告的,而发生的过程亦是无原无故的。面对「突如奇来」,「变幻莫测」和「不能预知」的社交环境,儿童便会用高叫、大笑、发问或把玩物件等反应去作回应。要改变孩子的社交表现,必须先协助他们面对这些「紊乱」的观感,而这亦正是 Carol Gray始创「社交故事」(Social story)的理念。
 
Carol Gray认为孩子之所以未能作出预期的恰当社交表现,是因为他们错失了一些环境里的「社交资料」。这些「社交资料」可以是周遭的情况,环境的提示,人物的表现和反应;也可以是依靠推测而得到的资料,例如将会出现的结果,人物的想法和将有的反应等。「社交故事」所提倡的,便是要从自闭症儿童的「角度」去面对「社交世界」中的不同环境,然后找出孩子遗漏了或错过了的「社交资料」,再用这些「社交资料」制成「社交故事」。透过向孩子讲述和分享社交故事,便可填补孩子这些遗漏了的「社交资料」,增加他们对周遭社交环境的了解,从而引导他们学习恰当的社交表现。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分享两则「社交故事」吧!
 

(一)「电掣的故事」

阿朗是一个小一学生,校方经常向家长投诉他「玩电掣」。若被别人制止,他便会不停的问对方:「可唔可以闩风扇?」,「可唔可以闩抽气扇?」,「可唔可以.....?」一般得到的答覆都只是「不可以」,但却未能解答朗朗心中的疑问。以下与阿朗妈妈一同撰写的社交故事,则提供了较详尽的「答覆」。

 
第一页 

我经过好多地方,我都留意到有电掣。
 
第二页 

在学校里我见到有好多电掣;课室门口有,课室黑板旁边有,洗手间门口有,洗手间洗手盆旁边有...。
 
第三页 

我屋企都有好多电掣;大门旁边,厨房门旁,厕所门边,睡房门边...。
 
第四页 

电掣系要o黎开闩电器o既,可以开闩冷气机,抽气扇,风扇,电灯...。
 
第五页 

几时我o地要开电器?如果热就开冷气,黑就开灯,焗就开埋抽气...。老师同大人会话我知几时开电器。
 
第六页 

而家妈咪开o米开o左冷气,抽气扇同灯...咁样就可以好凉,好通风, 好光...
 
第七页 

点解我o地要闩电器?如果唔热,唔黑,唔焗...我无需要时就要闩电器。老师同大人会话我知几时闩电器。
 
第八页 

开闩电器最好由老师同大人负责。如果老师同大人指定叫我帮手,我先可以试下开闩电掣。
 
第九页 

我知道又开又闩电掣会整坏电器,仲会有危险。
 
第十页 

现在当我经过地方,留意到有电掣时,我会继续行;如果我准备行去?o野,我会继续行去? o野;如果我准备行去另一个地方,我会继续行 去目的地。
 
第十一页 

我好开心,因为我可以很快地完成我准备做的事情。
 
家长可以一边画图画,一边向儿童讲述故事,又或是预先准备有关的相片或图画,然后一边展示,一边讲解。为增加儿童的理解,也可一边行过有电掣的地方,一边向他讲解。当试过数次后,更可为儿童制造一些考验,例如请他去雪柜取食物,途中要经过有电制的地方,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打算停下来,便需要提醒他「继续前行」。
 
(二)「我有o野问 ...」

俊俊是一个小二学生,同学们都爱称他为「问题」学生,因为他会经常向人发问重复的问题。例如:早阵子学校宣传「节省用电」的讯息,他便会向别人连串提问有关家居电器的问题。他的发问对象是有选择性的,一般只会向他喜欢和关心的人提问。例如沙士过后复课,他只对一位老师说:「你爸爸死o左未?」(其实是想表达关心)又或他会在自己生日当天不停地问:「我几时9岁?」

 
为教导俊俊如何表达关心和报告所见所闻,我们与俊俊一起编写了以下一个「故事」。
 
第一页 

我有o野唔明白,我有o野唔知道,我会问问题。
 
第二页 

平时,我有o野问...
(例如:我唔知支笔o系边?我会问妈咪。)

 
第三页 

我会叫人先:「妈咪!」
然后等妈咪回应,就讲:「我想问o野。」跟住问:「我支笔呢?」
我仲要等妈咪答我。
 
第四页 

上堂时,我有o野问...
(例如:我唔知道数学做边题?我会问陈老师。)
 
第五页 

我会举手先。
然后等陈老师回应,就讲:「陈老师,我想问o野。」跟住问:「数学做 第几题?」
我仲要等陈老师答我。

 
第六页 

我问问题,最多连续问3条。
连续问多过3条问题,会好阻住人做o野。
我会等一阵先,
等人得闲先至再问。
 
第七页 

我问完问题,知道答案之后,就唔会再问同一个问题。
 
第八页 

我有o野唔明白,我有o野唔知道,我至会问问题。
 
第九页 

我明白o既o野,我知道o既o野,我系唔会问o既。
 
当编写完故事后,家长便会与孩子一起重温,再在日常生活中反覆使用,加以提醒,才可慢慢引导孩子作出恰当的社交表现。

 
每个自闭症儿童本身就彷如一个故事,第一次看或许会不明白,但只要耐心阅读,反覆推敲、与家长多作沟通了解,最后必能找出个中的道理。

提升自闭症儿童的体育技巧 (能力较高篇)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的发展障碍,它导致学前儿童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近年学术上的研究都认为自闭症儿童有脑部功能及感觉系统上的障碍,他们与人的目光接触较短暂,专注及安坐能力不足,较难与人一同专心玩游戏,不明白别人说话的意思,模仿及动作协调能力较弱,以及情绪和行为问题,故此在学习及参与体育活动时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应如何帮助自闭症儿童克服发展障碍,让他们参与适龄的游戏及体育活动?
 
我们必须先全面了解自闭症儿童的能力,按照他/她的个别需要来提供帮助。假若我们要帮助一个高能力自闭症儿童,他能运用简单语言回应别人,也能在口头提示下与人维持目光接触及专注别人的示范,但动作协调有困难,例如:未能双脚轮流向左/右横跳。我们应先确定儿童明白活动的要求,可在示范后要求儿童回答或复述活动的要求。
 
在活动进行时,需给予合适的视觉提示,让他知道自己的原本位置及横跳后的位置,可放一块方形地垫在地上及一对脚印在侧边,用作提示他从地垫向横跳至脚印位置。活动亦需由浅入深,先由向横跳一次开始,让他掌握基本的技巧及较易获得成功感,然后渐渐增加次数。
 
我们要让儿童知道练习的次数,给他一个可达成的目标,帮助他建立完成的概念。可选用一些他喜欢的玩具,提升他参与活动的动机,如果他喜欢玩"放波仔″的玩具,可预备10个波仔,要求他每横跳4次便可取1个波仔放进玩具玩,如此完成10个波仔后便终止此活动。
 
切忌无止境地不断练习,一般家长都会较心急,但这样对他不但没有意义,更容易引发他的情绪,大家宜循序渐进,让自闭症儿童在自信中成长。
 
撰文:协康会物理治疗师团队

提升自闭症儿童的体育技巧(能力较低篇)

 
影响自闭症儿童的体育表现的因素有多项,其中包括他们的社交互动能力。大部份自闭症儿童都有社交及行为问题的,不太愿意与他人沟通,及接受指令。要令他们参与游戏及体育活动,第一步是打开他们的「沟通之门」,让别人进入他们的世界。我们应如何帮助能力较低的自闭症儿童建立社交互动能力呢?
 
我们在这里为家长介绍「地板时间」(Floor Time)。地板时间是一种以关系为本的训练模式,让家长与儿童共同分享时间,对促进儿童与他人沟通及互动发展有正面的作用。举一个能力较低的四岁自闭症儿童为例,他与父母毫无目光接触,对父母的呼唤毫无反应,只自我沈醉於摇手、摆动身体等自我刺激行为;情绪波动又大,每逢遇到转变都很容易发脾气,甚至大哭起来。要帮助儿童建立起社交互动能力,我们首先要透过不同的游戏方法进入自闭症儿童的世界,惹起儿童的注意,与儿童建立关系。建议家长可试一试与孩子坐在地上,跟他一起玩搔痒的游戏,透过面对面的身体触觉刺激,引起自闭症孩子对环境及别人的注意,这样较易达到相互的目光接触,逐渐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假若自闭症儿童经常重复一些自我刺激的行为,例如不停地自己旋转,家长不妨尝试模仿孩子的行为,在安全的情况下,他做什么你就在他面前跟著做什么,表情夸张一点也无妨,目的是尝试营造与儿童共同的专注及兴趣,惹起儿童的注意,逐渐与儿童建立关系。
  
与自闭症儿童建立关系需要时间,儿童要有安全感才能建立互信的亲密关系。家长切忌操之过急,要打好稳固的基础,才能进一步在上兴建高楼大厦。与自闭症儿童建立共同专注,相互及持续的目光接触,才能帮助自闭症儿童发展有意义的动作模仿能力,预备将来学习体育教练的动作示范,家长实在值得投资多些时间与自闭症孩子建立关系。
 
撰文:协康会物理治疗师团队

亚氏保加症儿童的感知及体能发展需要

 
在『亚氏保加症』儿童的诊断及训练过程中,大部份重点都会落在儿童的社交技巧及情绪行为问题上。然而我们也要留意儿童在感知及体能上的发展上的偏差,因为这些基础问题亦足以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及学习。

 
在翻看有关『亚氏保加症』的诊断指标时,不少学者都指出Motor Clumsiness(动作『论尽』)是大多数此类儿童所面对的问题,而家长亦指出子女会有以下的情况:

(一) 字体像『打风』,写字常常写出界,笔划不清楚,笔顺混乱

(二) 上课及书写时坐姿欠佳,像『软皮蛇』

(三) 未能自行收拾东西,常遗漏物件在课室内,书包好似『垃圾箱』

(四) 如厕后未能自行整理衣物,衫脚经常外露,衣衫不整,常被同学取笑,自 专心也受损害

(五) 经常未能依时完成堂务,例如抄写上一堂手册或预备下一堂课本

(六) 虽然好动,但却不能掌握体育堂的活动,例如球类及体操

 
现在就让我们透过达达的个案看看职业治疗师如何协助这些儿童吧!

达达是一个小三的男孩子,有「亚氏保加症」的徵状,在沟通、自理、读写和社交情绪上均有问题。从职业治疗评估显示,他有十分严重的触觉防御问题,他会很害怕预料不到的身体接触,对个别质感会十分抗拒。他也未能有效地处理视觉资料,例如会被地席上的小字母吸引了视线,而未能完成活动。他的听觉异常敏锐,会被突然的声音吓至大叫,学习的专注力会大受影响。此外,他的小肌肉发展,双手协调,指力及手指运用都十分弱。对於达达来说,接豆袋,模仿身体动作,操作剪刀及玩公园设施等看似简单的活动,其实都是很困难的。初段治疗以达达的感官经验作开始,我请他画下自己的身体,并以不同颜色表示那些部位常常给他不舒服的感觉。此外我也请他说出那些声音是他喜欢或不喜欢的,以及有什么东西是他最喜欢或不喜欢看见。透过这个过程,我希望达达明白这些感知经验是生活的重要部份,但其中一些感觉反应却阻碍了他的专注与学习。在随后的治疗中,我安排了不少触觉、视觉与听觉的专注辨别活动,并用滑板,千秋及治疗球等器材强化达达的姿势控制、手眼及双侧协调、促进其感觉统合发展。我亦请家长在家中进行按摩、扫擦(Brushing Protocol)、治疗球及练力胶等训练,以改善达达的感觉统合障碍。此外,到公园玩攀爬架、抛接皮球、豆袋等亦是简单而有益的活动。

 
学校方面,我建议老师多从达达的前面接近他,并鼓励社交式的拍膊头与握手。此外,达达的座位宜与同学有一点距离,避免他被无意中触碰到。同学亦要明白达达很容易被一些细致的声音所扰乱,接受他会有掩耳的反应。教学时可多使用颜色粉笔或萤光笔指出需要注意的资料,亦可考虑给与达达较长时间及较具体的指示以完成堂务。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及家居训练后,达达有了明显的进步。有一次学校举行特别集会,达达和其他同学一样安坐地上。达达母亲尝试找寻儿子的背影。一直以来,达达东张西望,左倾右歪的姿势是不难找到的;可是在那一天,母亲找了良久也找不到,原来他正一本正经地坐着呢!作为母亲的也有点儿不敢相信呢!事实上,达达在感知肌能上的改善令他无论在专注、书写、自理及游戏技巧上都有了进步。这次经验实在是学校、家长、孩子及治疗师共同努力的成果啊!
 

亚氏保加症儿童情绪处理技巧小贴士

 
亚文今年八岁,就读小二,是一个患有亚氏保加症的小朋友。他的成绩没有大问题,只是很少朋友和常与别人发生冲突。大部份冲突都是因为亚文对「小小的玩笑」或「小小的失败」感到很不满而引起的。他的反应反而引起其他同学的「好奇」,以致常常使用「小玩笑」戏弄他。亚氏保加症儿童的智能与一般儿童无异,当中有些更是资优的,故此在教导他们处理情绪时,便可多从理性角度出发,协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构思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阿文的需要,我们曾经开办过一个小组,让亚文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处理情绪的技巧。现在就让我和大家分享当中一些活动吧!

 
一.「你觉得点呀?」 - 情绪测量器

认识及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学习情绪管理的第一步。每位同学均会获派一个「情绪测量器」。他们可以透过图画辨别自己的情绪反应和认识在不同处境可能出现的情绪。此外,他们亦可通过图像以较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二.「一二三、松一松」 - 抒缓压力操

同学学习的并不是普通的体操,而是学懂「放松」自己的体操。当情绪高涨时不妨使用这个方法,「怒气」也即时减退了不少呢!

 
三.「故事一则」

透过故事带出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引发的情绪,可行的解决方法和相关的社交规范,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正确表达情绪的方法。

 
四.「舞台人生」 - 角式扮演

与他们一同扮演生活上的片段,并在其中试用和练习以上的策略,以增强他们运用这些技巧的能力和纯熟程度。例如被人欺负时,心中一边数十下,一边放松自己的拳头,继而想一想有甚么解决方法和不同方法的可行性。

 
辅导的过程是漫长的,孩子和家长在过程中仍会遇上很多挫折,但只要多从正面的角度去思考,多欣赏孩子作出的努力,多找同路人分享,这条路也不是想像中那么难走的!
 

打开自闭症儿童的情感钥匙

 
有人用天上的星星来比喻自闭症儿童,喻意我们很难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彼此无法沟通。本会近年引入在美加十分流行的「DIR地板时间」,它是一套针对有特殊需要幼儿的情感问题、著重人际关系互动发展的训练策略。初接触「DIR地板时间」的时候,还以为它只是一般透过游戏来介入的方法,但当我们看到接受过这套训练的儿童与家长的转变,便越来越明白「DIR地板时间」是打开自闭症儿童情感之门的有效训练策略。
 
「DIR地板时间」是怎样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呢?幼儿每天花最多的时间在地上玩耍,他们透过玩耍的过程来实验自己的想法、学习新事物,以及发展社交互动的能力。「DIR地板时间」是带有目标和发展元素的一个互动经验;在「DIR地板时间」里成人会尝试:
 
1.   了解幼儿对不同感觉刺激和讯息的反应,找出能使他安定下来的方法或活动;
2.   按著幼儿的感觉偏好来介入他的活动,避免过份或缼乏刺激;
3.   让幼儿作主导,跟著他的活动方式,或者跟他一起完成想做的事情;
4.   无论是以说话抑或动作来沟通,都要加以回应和想辨法延长「对话」。
 
在建立互动过程中,家长需要时刻留意幼儿的情绪反应、观察他细微的表达讯息,希望幼儿慢慢地在与人一来一往的互动经验中,建立「情感」的交流及更清晰的「意图」。接受过地板时间训练的家长表示,从未与孩子这么接近过,她与孩子之间有了情感交流,也带动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DIR地板时间」中照顾者的角色非常重要,因为幼儿不能单靠自己去学习。有兴趣深入了解「DIR地板时间」,请致电2776 3111。
 
撰写:协康会「DIR®地板时间」研究工作小组

自闭症不再是秘密

 
向人解释孩子有自闭症的情况,有如自挖疮疤,恐怕未能得到亲友的支持,还会惹来误解或歧视。究竟家长应如何面对亲友? 
 
家长向亲友解释时,首先必须清楚自闭症的成因是与家长疏忽或溺爱无关。家长应说明自闭症的成因乃是与脑部异常发展有关,故此影响了孩子的沟通能力、思考和行为模式,以及理解别人思想行为的能力。家长可列出大部分自闭症儿童也有的特徵,包括社交困难、顽固、焦虑、沟通困难、专注能力、活跃程度高低、非典型情绪反应、身体协调问题及不同的感官反应等。若家长有时间,应尽量留意自闭症的最新资讯,例如「执行功能」、「中央统合」、「心智解读能力」等概念,一来可以令自己更容易明白子女的成长需要,遇到亲友有兴趣了解更多,便可向他们深入解释。当家长越清楚自闭症,便越容易让亲友认识孩子,或许一向歧视的眼光,会因认识得更多而逐渐消失。家长知识上的装备,让亲友感到家长的积极和能力。
 
另外,家长形容孩子时,应用具体和正面的形容词,例如记忆力强(而非「好记唔记」)、专注力弱(而非「心散」)、未能明白别人的要求(而非「唔听话、曳」)、重复相同的动作(而非「佢一定要咁咁咁」)、跟著拍子点头(而非「钟意音乐」)等等抽象的形容词。让亲友们明白,孩子与其他儿童一样,都是天真无邪的小朋友。
 
解释终归解释,家长面对孩子「天天新款」的行为时,或许宁愿选择把孩子(甚至自己)带离敏感场合,减低干扰亲友的机会,但相对也减低了孩子社会适应的机会。相反,家长可主动诱导亲友以合适的方法与孩子相处。例如正面地说「你可以说慢一点」、「孩子对声音非常敏感,不如我们说话轻声一点吧」、或是「对不起,我可否首先知道行程,给我的宝宝有心理准备?」亲友若可做到,便踏出成功的一步。
 
亲友的视野需要被拉濶,然而最重要的,是家长自己须持开放接受的态度,成为亲友的榜样。当家长自己接受自闭症,还有谁可以说「不接受」呢?
 
撰写:麦依华(协康会教育心理学家)

评估后的第一件事

 
身为父母,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能好好照顾自己及家人,甚至对社会作出贡献。然而,对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来说,这些希望看似是一种奢望。他们的心情并不是亲戚朋友可以理解的。他们的心路历程,既漫长又充满挑战,有谁会可以勇敢面对挑战,结出色彩斑斓的果子?
 
当家长知道自己孩子患自闭症时,评估后第一件事往往是为孩子安排合适的训练,即使不惜耗尽心力、时间和金钱,也要让孩子得到最好的。可是,当父母埋首照顾孩子过程中,往往忘记了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人― 自己及身边的伴侣。不看重自己,往往是特殊儿童父母中常见的想法。可是要知道,空气稀薄,强健的鸟儿也未必能高飞。父母就是空气,给予孩子支持,让孩子展翅高飞。试问心理质素稍弱的父母,如何能够支持孩子呢?若要孩子好好成长,照顾自己的心理需要正是自闭症儿童父母的当前急务。
 
有良好心理质素,不代表没有感受。正常人经历「丧失」(包括丧失希望)时,会出现负面情绪如否认、恼怒、讨价还价和抑郁等情绪,到最后便会接受。若父母抑压自己的感受,不接受负面情绪,或不好好处理它们,它们便会不时从心底里偷偷走出来,突袭家长,使家长感到前面一片灰暗,乏力前进。相反,能够勇敢面对负面情绪的父母,看似柔弱,却是满有能力,乐观向前。他们经历负面情绪时,会主动找倾诉对象,认定自己不孤单,一定会找到同路人。当他们找到出路时,又会向同路人伸出援手,彼此支持。
 
「接受」并不等如坐以待毙,而是站在「接受」的心情基础上,令自己看到更多的可能。以「接受」的心态帮助自己冷静地了解自闭症、了解自己实际情况、了解自己感受、了解对未来的忧虑、和清楚自己及家人的期望。透过自我检视的过程,这些父母勇敢地面对负面情绪,抱著正面态度,掌握到更多的相关资源和知识、为孩子安排合适的训练。最终的福祉,也归到他们自闭症的孩子身上。
 
撰写:麦依华(协康会教育心理学家)

及早识别自闭症及亚氏保加症儿童

 
 
什么是自闭症,自闭症倾向和亚氏保加症?

在美国精神科学会的精神疾病诊断准则手册(DSM-IV-TR)中,自闭症和亚氏保加症都归纳於「广泛性发展障碍」之下。对於一些有自闭症症状而未达诊断最低准则的儿童,则会被称为有自闭症倾向或自闭症特徵。
 
自闭症和亚氏保加症儿童的特徵

基本上,自闭症和亚氏保加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语言沟通障碍,社交发展与人际关系障碍及刻板的兴趣、行为模式。

社交发展与人际关系障碍:
  • 自我中心,不合群,很少主动与人分享感受或成就
  • 难於理解身体语言、眉头眼额、情绪变化及不明文的规则
  • 较少与别人作眼神接触或身体接触
  • 有时会做出不恰当的社交行为而遭人排斥或戏弄

语言沟通障碍:
  • 不懂使用有意义的言词与人交往
  • 寡言,不懂用说话去表达自己
  • 鹦鹉式地重覆别人的说话
  • 缺乏音韵,代名词混淆
  • 用词古怪,词不达意,欠缺层次,对答不流畅
  • 不善理解,尤其抽象的观念

狭窄及刻板的兴趣、行为模式:
  • 活动刻板、单调、缺乏想像力
  • 一些生活细节或游戏方式很固执,难於适应环境的改变,例如活动编排,物件摆放或出入路线等,稍有变动便会烦躁不安甚至发脾气
  • 可能终日沉迷某些兴趣,例如交通工具、八达通咭或财经资讯等,以致影响生活规律

自闭症和亚氏保加症的主要分别:

自闭症
  • 有显著的语言发展迟缓
  • 大部份患者同时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
  • 较严重的社交及沟通障碍

亚氏保加症
  • 并无显著的语言发展迟缓
  • 患者并无智能障碍
  • 社交及沟通障碍比自闭症较轻微

自闭症/亚氏保加症的成因、发病率及治疗方法
  • 自闭症及亚氏保加症的成因至今仍未有一致定论,但相信是由於几种影响脑部发展的因素造成的,与遗传基因亦有很大的关系。研究亦显示,自闭症及亚氏保加症的形成,与患者心理失调或家长的养育态度无关。
  • 一般而言,自闭症及亚氏保加症患者均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约为四对一。外国的普查研究发现,自闭症的发病率为每一万人有四至三十名病患者,而亚氏保加症的发病率则为每一万人有二十至六十名病患者。
  • 直至目前为止,自闭症及亚氏保加症还未有根治的方法。但不少研究均指出,只要透过有系统的教育和训练,配合适当的环境,让患者有多些与别人接触和沟通的机会,是可以帮助他们克服这两个症状所带来的障碍的。

协助小贴士

协助理解规则
  • 虽然自闭症及亚氏保加症儿童较难理解环境对他们的要求,但由於他们有极佳的视觉接收及记忆能力,故老师可透过视觉提示帮助儿童接收、理解、处理和记忆讯息。老师可制作及张贴视觉提示,协助儿童理解课堂规则,亦可运用日常生活片段与学生讨论社交及游戏规则。

安排结构性的学习环境
  • 结构性的学习环境强调规律化和可预测的流程。针对自闭症及亚氏保加症儿童的固执行为,冲动性格及对环境转变时的焦虑,可考虑使用规律化及稳定的学习环境协助他们学习及遵守规则。

订定契约、遵守规范
  • 因应孩子的固执行为,老师可预先说明要求及规则,与学童约法三章,要求他们遵守。准则必需清晰一致,以免引起孩子不必要的情绪。

「节目预告」
  • 由於自闭症及亚氏保加症儿童对突如奇来的改变会产生敏感及不安,应避免不必要的改变,及在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预先知道改变,因而避免不安和焦虑。

运用生活化、具体化的教学方式,把学习过程细部化
  • 在使用普通班课程的同时,可稍为调适对自闭症及亚氏保加症儿童的要求,例如可把课文稍作改编,将生字套入生活化的言辞让儿童学习。
  • 应尽量使用看得见或触摸得到的辅助教材以加强学习效果。

教导合宜的情绪发泄方式及行为模式
  • 面对儿童的行为问题,重点不应只在改变原有的行为,而是要训练适当的行为作为取代。

建立信赖关系、找出互动起点
  • 与自闭症儿童沟通时要特别留意说话的语气。部份儿童的听觉会有敏感情况,过度强烈的语气会使其情绪不安。

同侪关系的经营
  • 自闭症及亚氏保加症儿童在社交沟通方面会有较大的困难,可选择有耐心及乐意助人的孩子坐在其身旁,提醒他们该做该说的事项,亦可帮助他们学习。
 

 

  • facebook
  • weibo
  • youtube
  •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