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及家長故事

【點亮希望 開展色彩人生】逆流而上 開心成長

當這個時代熱捧名校、貴族學校,這位媽媽卻堅持讓自己的兒子入讀特殊學校,抗拒主流的意見,只是為了一個明確的目標,「最重要是他開心。」她相信只有兒子在學習中取得成功的經驗、有能力的感覺,這才是開心的來源,因為她「看得遠」,因此她可以面對別人的批評和反對,為自己訂立的目標而努力,而這種堅持,並不是盲目的決定,而是經過理性的分析,知道什麼學校才是兒子最理想的學習環境。

嘯南出世後一個月,外表已「與別不同」,「他的一雙眼睛有點不同,而且頭又有些突起……」媽媽發現嘯南的異常情況,擔心影響他將來的發展,便帶著兒子去看兒科醫生,發現嘯南的腦部有陰影。直至半年多後,檢查報告發現嘯南有輕度智障。

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不過,在同一個星期,媽媽卻發現自己又懷孕了。本來和先生的目標是「三年抱兩」,現在願望達成了,夫婦二人卻沒有半點喜悅,媽媽在回家的途上一直哭,「哭了過後,就決定要積極面對,我們都決定要第二個孩子,亦做好心理準備迎接可能是另一個的挑戰。」

這個決定看似簡單,卻要背負可能出現的沉重代價,而她亦作出最壞的打算,「當時其實沒有太大的壓力,相信困難一定有方法可以解決的,因此做好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幸好,第二個寶寶一切正常。

家人默然支持 凝動力

媽媽一方面要養胎,另一方面要為嘯南安排做詳細檢查智商,並排期入讀特殊幼兒中心接受早期訓練。這個家成為她堅持的動力,「我老爺、奶奶從來沒有埋怨過我生了一個有問題的寶寶。」當告知祖父母,嘯南要入讀協康會特殊幼兒中心,他們都沒有反對,「唔出聲,就是最大的支持。」

媽媽因為要全職工作,通常都是由祖父、母分擔照顧嘯南的工作,負責起居飲食,接送嘯南到協康會中心上學。不過,媽媽亦絶無偷懶,一有機會就會趁空閒的時間來中心陪嘯南訓練,從中學習箇中技巧,遇到問題也積極地向老師、治療師請教。

嘯南一開始不會說話,連走路也不會,甚至連基本的吞嚥能力亦有問題。媽媽知道,長遠來說,嘯南不能只吃流質食物,因此便向老師請教一些特別的餵食方法,並訓練嘯南的口肌,最後情況得到改善。

另外,老師發現嘯南有斜視的情況,看東西時雙眼無法注視同一目標,久而久之便會養成「弱視」,也就是坊間所說的懶惰眼。因此,媽媽又請教中心的職業治療師,治療師為嘯南特製一副眼鏡,訓練他直線看東西。媽媽知道他有這樣的問題,亦非常配合,在家中為嘯南做訓練。

懶理旁人意見 忠於目標

經過幾年時間,嘯南在協康會特殊幼兒中心畢業的時候,已經進步了不少,看上去與正常小朋友沒有很大分別。媽媽面對另一難題,就是嘯南要升小學;身旁不少家長都認為,嘯南可以升讀主流小學。

家長們不斷「力勸」媽媽要讓嘯南入讀主流學校,媽媽卻更堅持自己一貫的看法,「家長們只是用眼睛表面地看到嘯南的能力,但我是他媽媽,我更清楚怎麼樣的學習環境對他最好。」媽媽並不是盲目地樂觀,而是理性的分析。

媽媽明白,嘯南只是「看上去」是和正常小朋友沒有分別,但實際上,他在自理方面的能力很弱,甚至「連鞋都不能自己穿」。她擔心,兒子升上主流學校不適應,將來若要重新入讀特殊學校便很困難,「即使嘯南的能力,真的可以升上主流學校,初小跟得上,那麼到高小,他又可以應付自如嗎?最後變得無自信,又何必呢?」

所以,為了兒子長遠的身心發展,她堅持讓嘯南升讀特殊小學。雖然家人一開始對升讀特殊學校有點抗拒,但看到嘯南每天都愉快地上學,也漸漸的消除了擔憂,「現在的嘯南喜愛上學、自信心強,更學到主流學校學不到的東西,自理能力高了很多。」

嘯南近日覆診,醫生看到嘯南在情緒管理、自理能力上都有明顯的進步,亦大讚媽媽這是明智的決定,「好多特殊(學童)的家長,都想小朋友可以回歸主流,而在我的角度,最重要是嘯南在愉快的學習中成長。」

要抵抗主流意見並不容易,媽媽相信自己的眼光,為兒子選擇了另一條較「冷門」的路,達到了讓兒子開心成長的長遠目標。

本文摘錄自協康會出版的«點亮希望開展色彩人生»,這是全港首本以「希望思維」編寫的家長教育自學教材,套用13個家庭的真實經歷鼓勵家長以正向心理學中的希望思維模式面對困難。個案中的家長在養育有發展障礙孩子的過程中,演繹出高希望思維的人如何達成內心的希望。歡迎購閱,詳情請按此

【逆流而上 開心成長,請給嘯南及媽媽一個Like,並轉貼與親友分享】

  • facebook
  • weibo
  • youtube
  • email